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急進主義與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急進主義是一九六○年代流行的一種教育改革運動。當時一些西方學者為了追求社會正義與教育平等,對於西方及蘇聯的各項社會制度與教育,均有所不滿,因而轉向開發中的社會,冀圖找出可資參考的教育啟發。他們多半強烈地受到馬克斯階級鬥爭理論的影響,熱烈地追求經濟平等及道德正義,對既有的社會制度發出了質疑的呼聲。一九六○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在破除舊社會傳統文化的激情下,徹底地摧毀了正規教育的價值,並帶動了改造學校的運動,以期建立起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文化大革命的變動,使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家,得以省思學校教育的真正功能何在。美國急進的教育家伊利希(Ivan Illich, 1926~ )在其著作中,就曾經提到文化大革命的效應之一,就是使其他社會組織或機構也肩負起教育的功能;此一社會變動即具有貶抑學校教育的意義。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發生在西方世界的學生革命,迅速地波及到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美國,就連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區,也都有學生運動,質疑於舊有權威、學校教育、社會制度的價值。由於學生們對舊有教育制度的不滿,因而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這其中部分原因是受新左派馬克斯思想的影響。急進主義的教育家希望在新社會的建立下,教育制度更加平等、開放與自由。他們以為新社會的建立,必須要有新的社會意識;教育實施上如果依舊採取適應社會的教育方式,那就根本無法培養出新的社會人。急進主義教育家之一的伊利希,就是主張貶抑正規教育的實施,重視學校以外的社會機構,如商店、工廠、農場、醫院等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急進主義與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