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文件傳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簡稱EDDS
作者: 徐惠文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文件傳遞系統(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System,簡稱EDDS)為使用電子技術以支援圖書館間各項館際互借的活動,包括圖書館利用電子方法來傳輸需求及文件的全文。延伸而言,這定義也包括圖書館向資訊經紀人(Information Brokers)做線上文件的訂購。所以這樣的系統,是將原來印刷於紙本文件,由人工作業轉換成運用電子技術來傳遞需求訊息,再從資料提供單位取得文件的本身、影本、傳真或電子全文等。不僅脫離了人工作業的繁冗程序,也同時增加其時效性。近來更可透過多種網路,連結書目資料查詢及文件傳遞的功能,使資料的取得更便捷而迅速,甚至能超越國界的限制,資料的來源則將不再侷限於某個區域而已。
  一般而言,向資料提供單位提出文件的需求,可透過電傳打字機、傳真機、電子郵件系統(Email System)、線上流通系統或線上聯合目錄系統來聯繫。至於文件傳遞的方式則包括利用傳真系統、線上文件傳輸系統、衛星傳輸系統及光碟系統等,視所要傳遞的資料量及時效性而有所不同。
  目前許多書目性資料庫的檢索及引用資料的取得已很普遍,但在文件傳遞的時效性及實際性仍是未來持續研發的方向,像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所進行的原型電子文件傳遞系統計畫,及美國國家農業圖書館(National Agriculural Library)與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The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合作的計畫,都是為使電子文件傳遞更務實、便捷而產生的實驗性計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文件傳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