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ˇㄇㄠˋ˙ㄉㄜㄩㄝㄑㄧㄥˇㄖㄨˊ:「ㄧㄠㄑㄧㄥˇ」、「ㄧㄠㄨˇ」、「ㄧㄥˋㄧㄠㄔㄨㄒㄧˊ」、「ㄐㄩˇㄅㄟㄧㄠㄇㄧㄥˊㄩㄝˋ」。
  2. ㄑㄧㄡˊㄑㄩˇㄖㄨˊ:「ㄧㄠㄕㄤˇ」、「ㄧㄠㄍ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1. 招請、約請。
    【例】邀集、應邀
  2. 求取。
    【例】邀功、邀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動]
1.招請、約請。如:「應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求取。如:「邀功」。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詩:「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不妄希求恩顧以全祿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3.攔截、阻擋。《舊唐書.卷一三五.盧杞傳》:「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a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迎候。《莊子.寓言》:「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魏書.卷七七.列傳.辛雄》:「經赦除名之後,或邀駕訴往。」

2. 招請、約請。《玉篇.辵部》:「邀,招也。」《隋書.卷六七.列傳.裴矩》:「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所至之處,悉令邀延,醉飽而散。」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3. 求取。《字彙.辵部》:「邀,求也。」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詩:「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宋史.卷二五六.列傳.趙普》:「不妄希求恩顧以全祿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4. 遇。《莊子.徐无鬼》:「吾與之邀樂於天,吾與之邀食於地。」唐.陸德明.釋文:「邀,遇也。」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稻災》:「邀天晴霽三日,則粒粒皆生矣!」

5. 攔截、阻擋。《廣韻.平聲.蕭韻》:「邀,遮也。」《舊唐書.卷一三五.列傳.盧杞》:「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

注音: 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