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én qíng
解釋:
  1. 人的感情。
    【例】難怪他傷心,這也是人情之常。
  2. 常情、世情。
    【例】既然他已經認錯,我們就原諒他吧,別那麼不通人情。
  3.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情面。
    【例】你協助我度過難關,這分人情我畢生難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人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én qíng
解釋:
1.人的感情。如:「老年喪子,哀痛欲絕,這也是人情之常。」《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紅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遊記》第二五回:「他又是師父的故人,饒了他,也是師父的人情。」《紅樓夢》第五五回:「你主子真個倒巧,叫我開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錢樂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願、風俗習尚等狀況。唐.杜牧〈唐故范陽盧秀才墓誌〉:「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三十年來王師攻擊,利與不利,其所來由。」《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過幾省,說了那些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5.禮物。《水滸傳》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與這都頭,你卻來討了。」《通俗編.儀節》:「以禮物相遺曰送人情。」
6.交際往來。指婚喪慶弔等禮節應酬。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父親母親人情去了,這早晚敢待來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人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情指人所其有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種情感的統稱。〔禮記.禮運〕中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文中說人情有七,〔中庸〕僅有喜怒哀樂四情,〔左傳〕以喜怒哀樂好惡為六情,孫希旦〔禮記集解〕認為:「蓋人值所好則喜,值所惡則怒,得所受則樂,失所愛則哀,而於所怒所哀之將至而未至者則懼,故總之為四,析之則為六 ,又析之則為七也。」依此說,七情中含有可以相通的。〔禮運〕又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這可能是說欲、惡二者足以概括七情,因為喜和愛二者可以從欲分出,怒、哀、懼三者可以從惡分出。人情既是不學而能的,便可說是與生俱來的,現在心理學也如此說。不過情的出現,乃是一種衝動,如心之欲惡不可見,但出現後可能十分強烈,故須要禮來加以調節。王夫之〔禮記章句〕中說:「先王齊之以禮,既不拂人之情,而於飲食男女之事,使各獲其應得,其於死亡貧苦之事,又有以體恤而矜全之;至於非所欲而欲,非所惡而惡,則雖飾情以希求而終不可得,則變詐不售,而人皆顯白其情以歸於大同矣!」這個說法,參照〔中庸〕和心理學,可以知道人情不可免,但卻可以調節而不失其中。在中國哲學中屬道德論,在心理學中則與健康有關,因為任憑情感毫無限制的發洩,既傷害自己的身體,也傷害與別人相處的和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în-tsîng/lîn-ts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恩惠、恩情。
    例如:做人情予伊。Tsò-jîn-tsîng hōo--i. (給他一個人情。)
  2. [名] 人際關係,尤指禮尚往來。
    例如:人在人情在。Jîn tsāi jîn-tsîng tsāi. (人在人際關係就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人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人情人情世事
相似詞 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