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資基金理論 - 教育百科
薪 | |
資 | |
基 | |
金 | |
理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Wage Fund Theory |
作者: | 陳麗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薪資基金理論指出,企業的產出在各個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情形。薪資基金代表當年度的產出被雇主(地主與資本家)用來購買來年生產所必須的勞力,其大小(即工資的多少)視雇主可使用的產出多少而定,因此薪資率即是指可用的薪資基金除以就業人口。如果再與馬爾薩斯(T.R. Malthus)的人口論結合起來,認為長此以往,人口不斷增加,以這種方式建立的薪資水準必須至少維持在生計水準以上。 該理論為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期的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出。雖然古典經濟學家主要關心的是分配問題,但是並未因此忽略人力市場結構。例如,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將某些工人所得較多的原因歸因於工作適合度、任期、就業規則及取得工作技能之成本等,其中,教育可以視為對未來賺錢能力的一項投資。另外,有些古典經濟學家,如彌爾(J.S. Mill)等並不贊同亞當.史密斯的薪資相對論,他們認為最受歡迎的工作(高薪資且令人愉快的),除了要有教育或技能外,社會背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對於部分工人而言,社會背景會限制他進入某些高薪工作。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薪資基金理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