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什不閑 - 教育百科
ˊ
ˋ
ˊ
  • 漢語拼音 shí bù xi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bù xián
解釋:
1.一種曲藝演唱的形式。演唱時,由歌者二、三人各執竹板、小鑼、小鑔等樂器,分飾旦、丑兩種角色;另有一人專司其他各種樂器,如單皮、堂鼓、鐃鈸、冬字鑼、疙瘩鑼等。因又唱又打閑不住,故稱為「什不閑」。也作「什不閑兒」、「什不閒」。
2.將扁鼓、湯鑼和小鈸等數件打擊樂器紮在方形木架上,然後將敲擊扁鼓、湯鑼的薄木板用繩繫在一起,小鈸也固定在一塊薄木板上,後一端繫繩。一人用兩手同時拉兩根繩,三件樂器就可同時發聲。多用於伴奏西洋鏡的說唱。也作「什不閑兒」、「什不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什不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