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都鐸,大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dor, David (1926-)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鋼琴家、作曲家,生於費城(Philadelphia)。曾跟隨郝克(W. Hawke)學管風琴,與沃普(I. Wolpe)學鋼琴及和史提芬.沃爾佩(S. Wolpe, 1902-1972)習作曲。1950年期間,他在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教音樂,與凱基(J. Cage, 1912-1992)同事,兩人馬上結為知音,開始密切合作。凱基有很多轟動世人的作品,都是由都鐸現場演奏,例如1952發表的《機運音樂》(Music of Changes)、《寂靜4分又33秒》(The Silent 4'33"")等。從此都鐸積極參予美國新音樂的演出創作及推展,也在德國新音樂推展之營地達木士塔(Darmstadt)、紐約州立大學及Mills College 的加州錄製音樂中心任教。從1953年起,他參與「肯寧漢舞團」的活動,與肯寧漢(M. Cunningham, 1919-)合作。1960年他對多媒體表演藝術感興趣,探索科技、多頻道音響、燈光、投影機在舞台呈現的聲、光、色多元素表演潛能。與舞蹈有關的作品:《雨林》(Rain Forest, 1968)、編舞肯寧漢(1968)。《汽車年路華》(Landrover),與凱基、毛德(G. Mould)合作(1972)、編舞肯寧漢(1972)。《訊號》(Singnals,與凱基和毛德合作,1970)、編舞肯寧漢(1970)。《聲響之舞》(Sound Dance, 1975)、編舞肯寧漢(1975)。《交換》(Exchange, 1978)、編舞肯寧漢(1978)。《頻道╱插入》(Channels/Inserts, 1981)、編舞肯寧漢(1981)。《四重奏》(Quartet, 1982)、編舞肯寧漢(1982)。《句子》(Phrases, 1984)、編舞肯寧漢(1984)。
參照:
《The 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1980、Jacqueline Lesschaeve《The Dancer and the Dance-Merce Cunningham in Conversation with》1985.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都鐸,大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