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阼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ㄈㄨ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z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名]
1.古代廳堂前東面的臺階,為主人迎接賓客的地方。《集韻.入聲.鐸韻》:「阼,東階。」唐.杜甫〈朝享太廟賦〉:「階有賓阼,帳有甲乙。」
2.帝位、王位。如:「踐阼」。《禮記.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蒞阼。」
3.祭肉。通「胙」。《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徹阼俎、豆籩,設于東序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廳堂前東面之臺階,為主人迎賓之處。《說文解字.𨸏部》:「阼,主階也。」《集韻.入聲.鐸韻》:「阼,東階。賓主之所酬酢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於阼階下。」《禮記.檀弓上》:「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孔子家語.卷一.儒行解》:「孔子既至,舍哀公館焉。公自阼階,孔子賓階,升堂立侍。」

2. 帝位、王位。如:「踐阼」。《禮記.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蒞阼。」《史記.卷一○.孝文本紀》:「辛亥,皇帝即阼,謁高廟。」

3. 國運。同「祚」。《說文解字.𨸏部》「阼」字清.段玉裁.注:「古者天子踐阼臨祭祀,故國運曰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曰:『魏阼所以不長。』謝以為名言。」《南史.卷二.宋本紀.前廢帝》:「及太后崩數日,帝夢太后謂曰:『汝不仁不孝,本無人君之相,子尚愚悖如此,亦非運祚所及。』」

4. 祭肉。通「胙」。《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徹阼俎、豆籩,設於東序下。」

注音: ㄗ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阼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