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狀聲詞。形容敲擊金、鐘的聲音。如:「鎗然有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g |
解釋:
[名] 武器名:(1)長柄一端裝有尖銳的金屬頭,可用於刺擊。通「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刀、鎗、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2)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通「槍」。如:「手鎗」、「步鎗」、「機關鎗」。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ēng |
解釋:
[擬] 形容敲擊金、鐘的聲音。《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 [名] 一種三足鼎,古代多用作溫酒器。《南齊書.卷三八.蕭赤斧傳》:「陛下前欲壞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南史.卷七三.孝義傳上.潘綜傳》:「少為邵吏,母好食鎗底飯。」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ㄑㄧㄤ #⑴ㄑㄧㄤ ⑵ㄔㄥ |
正字: | 槍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金部》。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鎗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