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流血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liú xi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xiě
解釋:
  1. 出血。
    【例】他的手指頭不小心被刀片割破而流血。
  2. 形容辛勞。
    【例】經過我們祖先在這塊土地上流血流汗地經營,我們才有今天的局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流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xiě
解釋:
1.出血。《禮記.內則》:「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三國演義》第二九回:「被劍斫入腦袋,七竅流血而死。」
2.指爭戰殺戮等造成人員的受傷流血或死亡。如:「流血事件」。《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尸數萬。」
3.引申為辛勞。如:「我們祖先曾在這塊土地上,開墾拓荒,流血流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流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流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流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u-hueh/lâu-hu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出血。血像水一般流出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流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流血 相關客家語 出血流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