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館防黴菌工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洪王徽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空氣中充滿著黴菌,每立方英呎的空氣中,約帶有數千個黴菌的孢子,這些孢子如果落在圖書上,並且遇到高溫潮濕的環境,就會發育成為黴菌,造成圖書發霉的問題。因此,要做好圖書防霉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室內適當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此外,裝設空氣濾淨的設備,則可以減少帶有黴菌孢子的灰塵,進入館內的機會。
  析而言之,在圖書館的防黴菌工作中,較重要的項目有以下數種:
  (一)裝設空氣調節系統,包括空氣濾淨設備,以便將進入館內的空氣,加以某種程度的濾淨,並維持室內適當的溫濕度,至於溫濕度的值應為多少,則須視各館條件而定,至少應能保持50-60%的相對濕度和20-22.2℃的氣溫。
  (二)如果無法裝置空調設備,至少也應該利用風扇,促進空氣的流通,減少靠近外牆和地板附近的濕氣。
  (三)定期清潔圖書,撢除書上的塵土以及其他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物質。
  (四)除了飲水機與洗手間之外,館內不可有其他水源。
  (五)室內應盡量避免放置盆栽,以免增加空氣中的水氣。
  (六)定期檢查館藏與設備,若發現徽菌孳生,除利用物理或化學滅菌法(見圖書消毒)加以處理之外,並應立刻改善館內不良的環境。
  (七)圖書應盡量使用綠色或黃色的書皮,因為根據研究,黴菌在黑色、灰色或紅色的外皮上,活動力較強。
  (八)圖書資料上,如果已經有黴菌斑點形成,可考慮用酒精加以拭除,不過,必須注意酒精對紙質有無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館防黴菌工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