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式剪輯 - 教育百科
電 | |
子 | |
式 | |
剪 | |
輯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lectronic Editing |
作者: | 朱則剛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傳統上,如要重新編輯錄音帶或錄影帶的內容,必須仿照電影剪輯的方式,直接利用剪刀將錄影帶或錄音帶剪開,再將二段應接合的帶子以膠帶於背面黏合。這即是當時標準的錄音帶與錄影帶剪輯(剪接)方式。後來電子式剪輯方式發明,可以直接利用電子化的方式,接合組成前後畫面與聲音的電子訊號,以達成節目內容編輯的目的。相較於傳統剪接的方式,電子式剪輯不僅較為方便,剪輯品質較為精緻,且不損及母帶,並可預先檢視所設定的剪輯效果。 就錄影帶的剪輯而言,電子式剪輯所需的基本設備是2臺剪輯用錄(放)影機各配備1臺電視監視器(Video Monitor),其中一臺錄影機用以播放,另一臺則用以錄製,以一個剪輯控制器(Editing Controller)做剪輯控制,設定剪輯的起點與終點,依次將母帶上所需的段落,錄製到另一卷錄影帶上。 進一步的錄影帶電子式剪輯方法是以2臺錄影機作為播放用,經過特殊效果機(Special Effect Generator)及剪輯控制器等設備的剪輯與處理,將訊號錄在第3架錄影機上。此種剪輯方式稱為A-B Roll(或A/ B Roll),效果更為豐富多變化。 由於電子式剪輯的基本方式是將母帶上的訊號,以電子方式錄到另一卷錄影帶上。因此免不了有一次過帶(轉錄)的過程,會導致某種程度的訊號劣化。近年來即普遍的發展數位化或電腦化的電腦整合剪輯系統,以個人電腦為主體,配合週邊設備與電腦軟體,以數位化的方式剪輯電視節目,解決因過帶而導致訊號劣化的情形,並使剪輯工作更為簡易與方便。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式剪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