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死非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死非命語出自〔韓詩外傳.卷一〕魯哀公問孔子:「有智慧的人是否可以長壽?」孔子說:「是的,人有三種死亡不是因為生命自然結束,而是由於人為原因致死。」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出自這三種狀況,本來還是可以活下去的。這三種原因是生活無節、貪得無厭和意氣用事。第一種所謂生活無節是生活起居無定時,飲食沒有節制,不合保健條件,或操勞過度,超過體力負荷,因此致病而死亡,促短了生命。第二種所謂貪得無厭是指身居下位而不知安分守己,冒犯長上,又多慾望,且貪得無厭,需索無度,謀求不當的利得,因此受到刑罰而致死,同樣是自已縮短了生命。第三種所謂意氣用事是逞強鬥狠,衝動而缺乏理性,自不量力,往往以少數侵犯多數,加以蠻橫無理,容易引起公憤,以致死於械鬥或戰場,當然也沒有到達生命終結的時候。這三種死亡都不是因為走完了生命歷程的自然終結,其死也沒有價值或意義,通常稱為「橫死」,所以說是死於非命,和「得終天年」恰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這三種死都是由於缺乏儀節,正如〔詩經.相鼠篇〕所說的:「人若沒有儀節,怎能不死呢!」儀節以禮貌為本,也就是說:一個人立身行事,都要遵守禮儀,否則就不能得享天年,不會長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死非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