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正式課程 - 教育百科
非 | |
正 | |
式 | |
課 | |
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formal Curriculum |
作者: | 游淑燕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的課程結構可又分為實有課程及空無課程兩個部分。實有課程之下,分為外顯課程和潛在課程;而外顯課程又分為正式及非正式課程。正式課程是指由教育主管機關正式訂頒、發布或認可的課程。正式課程係依科目-單元-大綱-日課表等結構在學校運作。非正式課程是指學校在正式課程之外,有意安排與辦理的各項學習活動,其系統及組織較不嚴密但卻較具彈性,甚至可由學生自主學習,例如:運動會、遊藝會、校外參觀、社團活動、各種比賽(班內、班際、校際、區域性或全國性)、展覽會、戲劇表演、電影欣賞、童軍團、合唱團、聯課活動及社團活動等均屬於非正式課程的一部分。這些活動的設計各校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地區的特性、學生的興趣與需求,設計多元化、多樣化且豐富的學習活動,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範圍,延申學習的深度與廣度,以補充正式教學之不足。這些活動經驗的教學由於較少採用正式的型態,因此對學生的影響比較自然,然而其影響力並不亞於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可以豐富學校教育的內涵,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興趣與需求,使學生喜歡學校、喜歡學習,因此應允許學校有更多彈性空間,安排非正式的課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正式課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