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鍰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
解釋:
  1. 金錢。
    【例】罰鍰
  2. 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有六兩、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為一鍰的說法。
    【例】墨辟疑赦,其罰百鍰。(《書經.呂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
解釋:
[名]
1.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有六兩、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為一鍰的說法。《書經.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2.金錢。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聖理高懸象,爰書降罰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量詞。古代計算重量之單位。有六兩、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為一鍰之說法。《說文解字.金部》:「鍰,鋝也。」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鋝」字:「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周禮》曰:『重三鋝。』北方以二十兩為三鋝。」《玉篇.金部》:「鍰,六兩也。」《書經.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2. 金錢。《廣韻.平聲.刪韻》:「鍰,……一曰:『錢也。』」唐.柳宗元〈醻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聖理高懸象,爰書降罰鍰。」《醒世姻緣傳》第五回:「催科勒耗苛如虎,課贖徵鍰狠似狼!戒石當前全不顧,爰書議後且相忘。」

3. 圓環。通「環」。《字彙.金部》:「鍰,與環同。」《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木門倉琅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宋.歐陽修《集古錄.卷一.秦度量銘》:「余之得此二銘也,迺在祕閣校理文同家。同,蜀人。自言嘗遊長安,買得二物,其上刻二銘,出以示余。其一乃銅鍰,不知為何器,其上有銘,循環刻之,乃前一銘也。」

注音: ㄏ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