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頭潛鴨 - 教育百科
紅 | |
頭 | |
潛 | |
鴨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紅頭潛鴨 |
英文名: | Aythya ferina |
描述: 雌雄鳥的羽色相異。雄鳥的繁殖羽頭部栗紅色,頭頂具弧度隆起,背、肩部灰白色有細密花紋,尾上覆羽黑色。翼覆羽灰褐色,飛羽灰褐色,尖端暗褐色。前頸栗紅色,下頸、胸黑褐色,腹淡灰色有細橫斑,尾下覆羽黑褐色。眼紅色,喙藍灰色,跗蹠及趾鉛灰色。雌鳥頭、頸褐色,上背灰褐,腰及尾上覆羽暗褐色。翼覆羽及初級飛羽灰褐,頦、喉棕白色,胸褐色,腹、脇褐灰色,尾下覆羽暗褐色。眼黑色,喙藍灰色,跗蹠及趾鉛灰色。 |
|
分布: 主要於歐洲及亞洲的蒙古繁殖,東亞族群在冬季遷移至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南方。台灣零星出現於海岸河口濕地。 |
|
作者: | 方偉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mmon Pochard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Aythya ferina |
|
形態: 體長45~46公分。喙灰色,周邊黑色,腳灰色,飛行時可見灰色的初級及次級飛羽。雄鳥頭至上頸部為紅色,眼紅色,下頸至胸部為黑色;背部、脅、腹部為淡灰色,尾上、下覆羽為黑色,尾羽灰色。雌鳥頭部、頸部、胸部為褐色,眼黑色,由喙基部、眼延伸至後頸有一淡褐色弧線;背部、脅及腹部為灰色,尾上覆羽黑色,尾下覆羽暗褐色。雄鳥非繁殖羽較繁殖羽暗,頭及頸部的羽色較為接近,背部、脅、胸部、腹部皆略帶褐色。 |
|
分布: 分布於歐亞大陸,繁殖地自整個歐洲及亞洲的北極涷原南方、蒙古、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西北;冬季分布於整個歐洲西部、南部,東至印度、東南亞、中國大陸南方及日本。 |
|
生態習性: 夏天棲息於淡水湖泊;冬天則棲息於開闊的河口、沙洲、沼澤、湖泊等環境。以水生植物、小型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為主要食物。覓食時會潛入水中,並在水下游泳尋找小型水生動植物,為了適應這樣的特性,其演化出腳較一般鳥類後面也較為分開。因為身體笨重,起飛前需經一段距離的助跑。叫聲是深沉的“growl”及“wheeze”聲。築巢於接近水域的地面或蘆葦叢上。 |
|
綱: 鳥綱(Class Aves) |
|
目: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
|
科: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頭潛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