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粒突犁頭鰩或顆粒琵琶鱝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anulated Guitarfish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Rhinobatos granulatus (Cuvier, 1829)
形態:
吻呈正三角形,吻端鈍圓,側緣斜直;吻長約為體盤長之半或稍長;吻軟骨細狹,後1/4部分分歧,中部聯合,近吻端處則又分為2短枝。眼小,眼徑約為吻長之1/9~1/14兩眼間隔長之1/3。噴水孔卵圓形,約與眼同大,後緣外側具一細小皮褶。鼻孔寬度約為口裂寬度之半,約等於兩鼻孔間距;前鼻瓣具一扁平鬚狀突出,後鼻瓣內側具一襪狀突出,外側具一低狹薄膜。口裂橫向,略呈弧形;上頜具頜膜,中部呈三角狀凹入。齒細小而多,橢圓形,鋪石狀排列。具窄小鰓裂5對。體背及各鰭密佈顆粒狀皮齒,正中線上具一行粗大結刺;吻骨兩側各具一行小結刺;眼眶前緣和內緣具一行小結刺;左右肩區各具2枚小結刺。胸鰭基底往前延伸,超越鼻孔前緣之水平線,前緣呈斜直或稱凹入,後緣則寬圓。小型腹鰭緊鄰胸鰭,與胸鰭間僅約略一眼徑之隔,外角寬圓,後角鈍尖突出。背鰭兩枚,後緣平直或稍凹入;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大於兩背鰭間距,基底長度則約為兩背鰭間距之1/3。尾縱扁,漸細窄,尾部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短小,上葉較大,下葉不明顯,後緣呈寬圓形。體背褐色,除背鰭、尾鰭及吻側外全身通常密佈褐色斑點及眼狀、條狀或蠕蟲狀花紋。
分布:
出現於南海、東海、黃海、日本南方及韓國西南方海域。
生態習性:
底棲性,以底棲之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利用:
拖網可漁獲,唯數量有限,魚肉可供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首綱: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
鰩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科:
犁頭鰩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粒突犁頭鰩或顆粒琵琶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