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藝復興時期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naissance Libraries
作者: 李文馨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元1400-1700年間興起的文藝復興與圖書及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互影響。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Humanism)的影響下,以及在熱衷找尋中世紀時期失散的歐洲修道院典籍的學者協助下,圖書業在西方世界迅速擴張,也因此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學者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薄伽丘(Biovanni Boccaccio)、薩盧塔蒂(Coluccio Salutati)、布拉邱利尼(Poqgir Bracciolini)、尼科利(Niccolo Nicooli)及波利齊亞諾(Politiano)等在義大利、瑞士、德國各修道院圖書館尋到許多長期失散的古希臘、羅馬典籍,力圖從這些原稿中,重新建立新的知識體系,擺脫中世紀宗教哲學的束縛。1444年,德國人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使圖書館館藏的生產由原有的人工抄寫轉為大量印刷,對爾後的圖書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圖書館頗具多面性,可細分為5大類:  (一)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Libraries)大學首創於中世紀時期(約12世紀),如法國巴黎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當時圖書館規模並不大,藏書主要靠抄寫或贈送。文藝復興時期,新的大學及圖書館紛紛成立,藏書量也大量增加。此時梭爾邦大學圖書館(Sorbonme,前身為巴黎神學院)為最大的大學圖書館,1338年有藏書近2,000冊,分參考及流通2種館藏。  (二)宗教圖書館(Religious Libraries)為中世紀時期主要的圖書館,藏書以各宗教本身經文釋義為主,館藏頗豐富,至此時期,除了宗教典籍外,亦大量蒐集學術性作品,改變過去宗教書籍占主導的地位。  (三)皇室圖書館(Courtly Libraries)堪稱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圖書館,有皇室財力作後盾,館藏甚至較大學圖書館豐富且昂貴。多由歐洲各國具人文主義思想之國王、親王所建,屬私人館藏,但何人可使用須視其喜好而定。最著名為15世紀中期佛羅倫斯國王梅迪契(Cosimo de Medici)之圖書館,1571年正式對外開放。  (四)人文學者圖書館(Humanist Libraries)多為義大利人文學者之私人館藏,保存許多當時的珍貴抄本。  (五)神學圖書館(Theological Libraries)主要保存印刷型式為主的宗教圖書,供當時興起的新教派、反天主教派之教徒使用。文藝復興圖書館的多面性,充分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象:(1)文藝的急速興起,(2)受教育人數明顯增多;而圖書事業及圖書館的振興,又反過來促進文藝復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藝復興時期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