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君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馬君武(1880~1940)原名和,字責公,後以字行;廣西省桂林人。少年家貧,幸獲親友之支助,乃得苦學成名;精通英、日、德與法文,國學造詣亦深。光緒二十五年(1899),就讀於上海震旦學院;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學,入京都帝國大學工科就讀,得工學士學位;三十二年(1906)返國,任教上海公學,因宣傳革命被逮捕入獄;後幸獲營救,乃赴德國深造。民國元年(1912)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實業部次長;次年四月,改任參議院議員;七月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海外,再赴德國進修;四年(1915),獲得柏林大學工科博士學位,為中國留德學生第一位取得此項學位者。返國後,曾任廣東兵工廠廠長等職;十年(1921)五月,孫中山先生就非常大總統職,任馬氏為祕書長;其後出任廣西省長,以推行政令受阻,兼以政變發生,辭省長職出走,離開廣西。民國十四年(1925),任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翌年三月,任教育總長,僅一月因內閣解體去職;後出任廣西大學校長。北伐成功後,全心致力教育工作,歷任吳淞中國公學、大夏大學校長。十八年(1929)秋,兩廣內戰發生,曾赴南洋各地為上海大夏大學募捐;後以年老返鄉,再度出任廣西大學校長;抗日軍興,國民參政會於二十七年(1938)七月成立,膺選第一屆參政員;二十九年(1940)八月,病逝於廣西大學校內,享年六十一歲。生平譯著有〔德華字典〕、達爾文之〔物種原始〕、〔有機化學〕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君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