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動] 1.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2.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形] 1.茂盛的樣子。如:「鬱鬱蒼蒼」。《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2.愁悶的。如:「憂鬱」、「鬱鬱寡歡」。《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ut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茂盛貌。如:「鬱鬱蒼蒼」。《說文解字.木部》:「鬱,木叢生者。」《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晉.左思〈蜀都賦〉:「楩柟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峰。」 2.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3.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今壺頭竟不得進,大眾怫鬱行死,誠可痛惜。」 4.愁悶。如:「憂鬱」、「鬱鬱寡歡」。漢.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與誰語。」 5.植物香草名。如:「鬱金香」。《周禮.春官宗伯.鬱人》:「鬱人,下士二人,府二人。」漢.鄭玄.注:「鬱,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
|
注音: | 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鬱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