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1. →魑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參見「魑魅」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傳說中山林間之神鬼。人面獸身四足,好魅惑人,為山林異氣所生。大徐本《說文解字.鬼部.新附》:「魑,󶵒(鬼)屬。」《左傳.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投諸四裔,以禦螭魅。」晉.杜預.注:「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唐.陸德明.音義:「螭,山神,獸形。」漢.王充《論衡.訂鬼》:「故凶禍之家,或見蜚尸,或見走凶,或見人形,三者皆鬼也。或謂之鬼,或謂之凶,或謂之魅,或謂之魑。」唐.皇甫枚《王知古》:「直方起而撫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間有張直方耶?』且止知古。」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六齣:「怕歸時,認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亦作「螭魅」。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