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斑腔吻鱈 - 教育百科
胸 | |
斑 | |
腔 | |
吻 | |
鱈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Caelorinchus kishnouyei (Jordan & Snyder, 1900) |
|
形態: 頭部腹面光滑無鱗,眼窩極大,口小,吻部較鈍短,吻端有一小型的三角狀棘突。齒為錐狀,6列排成寬齒帶;胸鰭基底之上後方有一大而明顯的圓型黑斑;體被櫛鱗,鱗片上之小棘平行排列,大小約略一致。發光器中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止於兩腹鰭基底之間。體色為淺棕色,腹部白色,小型個體胸部的黑色圓斑會於死亡後消褪。 |
|
分布: 南日本太平洋側,中國南海、台灣。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水深250~450公尺的水域,生活在混濁的泥沙底質上,幾乎是以多毛類為食,偶而在胃中發現甲殼類,生殖季在2~4月。 |
|
利用: 棲息於400公尺左右的個體較大型,體長達30公分,軀幹部分可食,捕獲數量甚多,漁民常於海上作業時,在漁船上充當午餐,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
|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
|
科: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胸斑腔吻鱈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