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蟪蛄 - 教育百科
黃 | |
蟪 | |
蛄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黃蟪蛄Platypleura hilpa體型小。頭部淡黃褐色,兩複眼間具黑色橫紋。前胸背板淡黃褐色,橫溝黑色;中胸背板中央具一黑色矛狀斑紋,其兩側具兩對倒圓錐形黑斑,中央一對較小,其下方有一對黑色小圓斑;叉狀突起淡黃褐色。前翅黃褐色,不透明,具黑黃褐色雲狀斑;後翅黃色,中央及外緣具黑褐色斑,相連呈 「C」型。腹部黑色,雄蟲尾端節小;雌蟲尾端節膨大,呈淡黃褐色。成蟲出現於7月;棲息於防風林內。於台灣僅分布澎湖、金門、馬祖。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Chou et al.(2004)及陳振祥(2004)所發表之文獻。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黃蟪蛄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蟪蛄屬 |
拉丁亞科名: | Cicadinae |
中文科名: | 蟬科 |
中文亞科名: | 蟬亞科 |
中文族名: | 蟪蛄族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種小名: | hilpa |
拉丁屬名: | Platypleura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分布海拔高度: | 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 |
拉丁亞綱名: | Pterygota |
拉丁總科名: | Cicadoidea |
拉丁科名: | Cicad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蟬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亞目名: | Auchenorrhynch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台灣 |
台灣分布地點: | 澎湖 |
中文亞目名: | 頸喙亞目 |
中文目名: | 半翅目 |
拉丁目名: | Hemiptera |
中文亞綱名: | 有翅亞綱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族名: | Platypleurini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黃蟪蛄 |
英文名: | Platypleura hilpa |
描述: 本種為小型蟬,身體多為淡褐黃色且身體及前翅有金黃色鱗毛分佈。本種的特徵為:1.頭部:頭部為淡褐黃色,複眼為淡褐色或粉紅色,有許多小黑斑分佈在複眼內,紅色的單眼。2.胸部:淡褐黃色的前胸背板具黑色斜溝,前胸緣片為乳黃色且有黑色斑紋分佈在外緣。黑色的中胸背板有淡褐黃色的W字紋及X字型隆起,且W字紋下方有兩個黑色斑點。3.腹部:為黑色,但各腹節前緣為淡褐色。另外,雄蟬腹瓣為淡褐色,且身體腹面具白粉。4.翅:前翅有淡黃黑色的雲狀斑紋,且前翅前緣脈為淡綠色。後翅為深黃色,有連續的黑色斑紋位於後翅中央及外緣。另外,雄蟬尾節小,體長約17-20mm,前翅長約24-26mm。雌蟬腹部第7腹板後有明顯的產卵管,體長約16-18mm,前翅長約25-26mm。 |
|
分布: 本種分布於澎湖、金門及馬祖。亦分布於中國。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