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合作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合作教育是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所倡導。杜氏於一八九六年在芝加哥大學創辦了一所實驗學校(The Laboratory School),後人稱為「杜威學校」(The Dewey School);在這所學校中,杜威把他的教育觀念散播給學生。這些觀念首先係由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 1782~1852)提出,例如: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兒童一種互助合作的生活;所有教育活動的基本根源,在於兒童的本能及富活力的態度。而杜威則強調兒童在學校中,不僅要以主動代替被動,要去工作而不只是聆聽,而且他還要學習如何為社會貢獻心力;而其中最主要的方針,是要合作而不是競爭。因為學校基本上是一個社會組織,教育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只是社會生活的形式;學校的教育主要是為了有效地使兒童能分享到民族的遺產,並且用他自己的力量來達成社會的目的。
  學校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為生活而作準備,把學校活動與實際生活連結在一起,在合作的和互相有利的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是合作教育的最大特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合作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