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何炳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何炳松(1890~1946),字伯臣、柏丞,浙江省金華縣人。幼年曾受私墊教育,十五歲中秀才,十六歲開始接受新教育。民國元年,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同年以公費留學美國,進入威斯康辛州立大學(Wisconsin State University)就讀,民國四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研究歷史學,翌年獲得碩士學位即回國。
  民國五年,任浙江省政府祕書兼省政府視察。次年前往北京,先任北京大學文預科講師,後任歷史系教授,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英語科教授及史地學系主任,至民國十一年暑假為止。同年秋,赴杭州任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民國十三年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後升該館史地部主任,到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為止。其間,自民國十四年起兼上海私立光華、大夏、國民大學等校教授,民國十八年起並兼任商務印書館附屬之東方圖書館總編輯兼副館長;任職期間,曾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社會科學小叢書〕、〔社會科學名著選讀〕(英文),並與姜琦、李石曾等同任〔教育大辭書〕特約編輯。民國二十一年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均遭戰火焚毀;其後曾參與重建工作,並於民國二十三年起,任商務印書館副經理、編譯所副所長及〔教育雜誌〕主編。
  民國二十二年元月,「中國教育學會」成立,擔任理事。其後曾任「中華學藝社」理事,與陶希聖、薩孟武等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提倡中國本位文化運動。民國二十四年任國立暨南大學校長。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華戰役起,暨南大學遷入租界上課;民國三十年秋,在福建建陽設置暨南大學分校,同年十二月與校本部全部南遷。抗戰勝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遷回上海。不久調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到任二月即病逝上海。
  所著有:〔中古歐洲史〕(民國13年)、〔近世歐洲史〕(民國14年)、〔教育短評〕(與他人合著,民國14年)、〔歷史研究法〕(民國16年)、〔通史新義〕(民國19年)、〔浙東學派溯源〕(民國21年)、〔秦始皇帝〕(民國22年)。譯有:〔美國教育制度〕(民國9年)、〔新史學〕(民國13年)、〔歷史教學法〕(民國15年)、〔西洋史學史〕(民國18年)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何炳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