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碼 - 教育百科
ˋ
ˇ
nèi mǎ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èi mǎ
解釋:
資訊系統內部,指定給每一符號、文數字的對照碼。以ASCII碼為例,每個符號由八個位元編成,即是以一個位元組儲存。以Unicode為例,每個符號由三十二個位元編成,即是以四個位元組儲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內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l Code
作者: 林奇賢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電腦在處理中文時,首先須將欲輸入的中文字轉換成中文輸入碼,再由鍵盤輸入中文輸入碼到電腦中,而電腦為了儲存與處理的需要,必須將輸入碼轉換成它可以處理的「O」與「1」的機器碼,此稱為內碼(internal code),又稱儲存碼(storage code)或字碼。因編碼方式設計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內碼系統。
  在英文方面,最有名的內碼系統是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和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EBCDIC內碼系統是以八個位元(bits)來代表一個英文字母、數字或特殊符號,ASCII內碼系統則是以七個位元來代表一個英文字母、數字或特殊符號。因ASCII內碼系統是由美國國家標準局所頒設的,故目前已成全世界採行之標準。
  在中文方面,因中、英文字上的差異,每個英文字符號的內碼是由一個ASCII碼來代表,但因ASCII內碼系統最多僅有二五六個組合,故每一個中文字的內碼,須由二個ASCII碼組合而成,否則單一個ASCII碼是無法處理所有中文字。因此,中文內碼是以二個位元組為單位。但另外也有一種中文的內碼系統是用三個位元組來組成。
  目前我國資訊業界所採行的內碼的編碼方式並未統一,較著名內碼系統有由資策會編訂的BIG-5碼,與由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資料中心、國科會、教育部以及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所編訂的通用碼二種。由於中文內碼的不一致,導致不同的中文系統間無法方便的交換資訊,造成資訊發展的障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內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