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力場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ce Field Analysis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力場分析係一種使用「驅動力」、「約束力」等概念,用以了解和分析當教育組織面臨變革壓力和阻力時,所進行的變革程序之模式。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首先提出這個概念。
  如下圖所示,支持變革的力量(驅動力)和抗拒變革的力量(約束力)輻輳於某一「準靜止平衡狀態」(quasi-stationary equilibrium);此一平衡狀態是現狀的、暫時的、是可以移動的,它由上述兩種力量的平衡所決定。因此,如欲打破此一平衡狀態,可以採用的方法有三個:其一是增加脫離平衡狀態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s);其二是減少阻礙從平衡狀態脫離的約束力(restraining forces);其三是改變力量的方向,亦即將約束力化為驅動力。
  
  成功的組織變革,需要先將現狀加以「解凍」,接著「推動」一項新行動,然後把變革加以「復凍」。「解凍」旨在打破既有行為、結構及價值觀念;「推動」則實質上從事各種組織變革的干預活動,使新的行為規範及運作方式出現;「復凍」則指建立某種程序,使新的行為規範及運作方式能持續不斷,而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這種變革三階段說意味著僅僅引進變革,並不能確保能做好變革前的準備動作,或保證變革能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使用力場分析來了解教育組織變革的程序,具有兩個基本優點:(1)要求負責計畫變革的教育人員分析目前的狀況,利用有技巧的方法來診斷要求和抗拒改變的壓力,因此可以讓教育人員充分地了解任何與變革狀況有關的問題;(2)此種分析可以指出那些因素可以改變,那些因素則不可以改變,以免教育人員將時間浪費在處理那些他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力場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