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博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ㄎㄨㄢㄍㄨㄤˇㄓㄨㄥˋㄉㄨㄛㄖㄨˊ:「ㄍㄨㄤˇㄅㄛˊ」、「ㄅㄛˊㄞˋ」、「ㄉㄧˋㄉㄚˋㄨˋㄅㄛˊ」。
  2. ㄅㄧˇㄩˋㄐㄧㄢˋㄕˋㄍㄨㄤˇㄉㄚˋㄖㄨˊ:「ㄩㄢㄅㄛˊ」、「ㄅㄛˊㄨㄣˊ」、「ㄅㄛˊㄍㄨˇㄊㄨㄥㄐㄧㄣ」、「ㄅㄛˊㄒㄩㄝˊㄉㄨㄛㄘㄞˊ」。
  3. ㄏㄨㄢˋㄏㄨㄛˋㄑㄩˇㄖㄨˊ:「ㄅㄛˊㄑㄩˇㄊㄨㄥˊㄑㄧㄥˊ」、「ㄅㄛˊㄐㄩㄣㄧˊㄒㄧㄠˋ」、「ㄅㄛˊㄉㄜˊㄇㄟˇㄖㄣˊㄒㄧㄣ」。
  4. ㄧˇㄘㄞˊㄨˋㄗㄨㄛˋㄓㄨˋㄓㄥㄕㄨㄧㄥˊㄖㄨˊ:「ㄉㄨˇㄅㄛˊ」、「ㄅㄛˊㄐㄩˊ」。
  5. ㄅㄛˊㄕˋㄒㄩㄝˊㄨㄟˋ˙ㄉㄜㄗㄨㄟˋㄍㄠㄧˋㄐㄧˊㄗㄞˋㄕㄨㄛˋㄕˋㄕ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廣大、眾多。
    【例】廣博、地大物博、博學多聞
  2.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錢。
    【例】賭博
  3. 獲取。
    【例】博取同情、博得美人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廣大、眾多的意思。《廣韻.入聲.鐸韻》:「博,廣也、大也、通也。」如:「廣博」、「地大物博」。
2.比喻見識廣大。如:「淵博」。《荀子.修身》:「多聞曰博;少聞曰淺。」
[名]
姓。如漢代有博子勞。
[動]
1.賭錢。《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魯句踐與荊軻博。」
2.獲取。如:「博得同情」、「博得美人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形容人識見豐富。
  2. [[形] ] 廣大的、眾多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