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四維八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琪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四維八德是中華民族的固有道德;四維指的是禮、義、廉、恥;八德是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管子.牧民篇〕是最早提出四維重要性的經典,其中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民國二十三年(1934), 蔣公中正在南昌倡導新生活運動,即以禮義廉恥為中心,並在〔新生活運動綱要〕中指出;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嚴嚴整整的紀律;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慷慷慨慨的犧牲;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實實在在的節約;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轟轟烈烈的奮鬥。
  國父 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演講稿〕民族主義第六講中則提及八德的重要性,他說:「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蔣中正先生宏揚 國父遺教,乃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稱為八德,加上禮義廉恥合稱四維八德,並以四維作為中小學校的共通校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四維八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