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習準備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arning Readiness
作者: 陳李綢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習準備度是指個體在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及學習心向等三方面的發展可否從事某種學習活動的程度。提倡學習準備度的人認為,個體的身心須發展到某種程度時,才能學習某種事物。有關學習準備度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看法。一種是以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為主的研究,強調學習準備度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具有固定不變的順序,教學時應根據兒童的學習準備度,配合其認知發展來教,當兒童學習準備度尚未成熟到某種階段,教師不可踰越此一階段的。布魯納認為認知成長與學習準備度並不是自然成熟的結果,必須靠外在力量--如教育來引導其發展。他相信教師只要依照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由動作表徵而影像表徵,最後到符號表徵方式,有系統地引導,學生便可順利通過這些階段,所以不必坐等成熟的來臨或年齡的成長才被動的教學。換言之,學習準備度是「教導」出來的。布魯納甚至認為教師若消極等待兒童的成長或具備足夠的學習準備度才施教,這是一種教育的浪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習準備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