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戒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labhadra
作者: 余崇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戒賢(529~645),西藏名為nantshul-bzan-pa,係東印度三摩咀吒國(Sama-tata)的王族。師屬於婆羅門種姓,少時好學,周遊印度求明哲,到摩揭陀國那爛陀寺而謁護法,出家得道而有聲譽。當時有大外道,聽到護法的盛名而起自慢之心,故遠來求論辯,護法允諾而欲前往,師請求前來且親自應付,是時年僅三十,眾雖皆知當有所危,然護法早聞其聰明,後即以論退南印──大外道。國王因而特大嘉賞,以城邑封之,而建伽藍。
  師長時間主持那爛陀寺,唐玄奘曾師事之,學習其法;以弘傳唯識教義為主,其所依〔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則能立三時的教判,而瞭法相大乘之真了義之精神所在。相關者可查閱 〔大唐西域記〕第八、〔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三、〔華嚴經探玄記〕第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戒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