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探究的合理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ionality of Pursuit
作者: 古智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勞丹(L. Laudan)將合理性分為接受的合理性與探究的合理性,科學探究的合理性方面,勞丹的觀點認為,探究任何一個比其對手具有更高進步率的研究傳統,總是合理性的(即使它只有較低的問題解決效力)。這種觀點是一種較中間的立場,它正介於兩個極端之間,一端堅持優勢典範之可替代者的探究都絕不是合理性的,孔恩(T.S. Kuhn)和歸納主義者可為代表,而另一端則聲稱,對任何研究傳統的探討,不論它是如何的退步,都總可以說是合理性的,弗耶阿本德(P. Feyerabend, 1923~)和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可為代表。
  例如有兩個競爭的研究傳統,RT和RT′;再假設RT的暫時適當性程度比RT′高,但是RT′的進步率大於RT,因此若是考慮接受的合理性,則RT顯然是兩者中較可接受的,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去試著研究並探討RT′的問題解決成績,因為它最近顯示自身能夠解決許多的問題,而且比率甚高,而且假如RT′是一個相當新的研究傳統的話,那麼就更具探究的合理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探究的合理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