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族類相似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mily Resemblances
作者: 古智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族類相似性用於描述一門科學在大家都接受的典範(paradigm)出現以前的發展模式,在此一時期從事此一門科學研究的從業人員對於研究的對象,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哲學觀,這一哲學觀還主導了當時全部的科學研究,而且此一觀念也都是科學理論的一部分,這些理論部分由觀察及實驗所衍生,又反過來決定研究者的研究題材與詮釋方法;雖然大家做的研究都有相同的對象,而且大家都讀過同行的著作,但是他們之間只不過是看法相似而已,對於此一階段的科學發展模式,孔恩(Kuhn, T.S.)稱為族類相似性。
  例如十八世紀前半的電學研究史,就是一個較為具體也較為著名的例子,在那時期,幾乎任何一位從事電學研究的人,對於電的本質都有獨特的看法,但這些林林總總對於電的觀念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它們都部分導源於某一形式的機械一粒子哲學(Mechanico-corpuscular philosophy),這一哲學觀主導了當時全部的科學研究,雖然大家做的實驗都與電有關,也讀過同行的著作,但彼此的看法只是狀似而已,也就是所謂的族類相似性。
  孔恩在談到典範與規則的關係時認為有一個典範存在,並不意謂著就會有一套規則存在,對於常態科學傳統的關係的建立,孔恩以自然族類相似性的觀點說明科學家就能夠「直接地研究典範」,而未必需要一套規則,這點說明了科學研究中典範的優先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族類相似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