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機械式學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te Learning
作者: 張新仁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奧斯貝(D.P.Ausubel)的觀點,「機械式學習」是指學習者無法將新的學習內容與其舊經驗取得關聯,於是採用機械式練習方式,從事零碎知識的記憶。在此學習方式下,知識即使被記住,仍處於孤立的狀態,無法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記,這和「有意義的學習」正好相對。奧斯具認為機械式的學習,遺忘也較快,此外,這類學習只占學校課程中很小的部分,如學習字母、數學符號和特殊事物的名稱。
  奧斯貝並未將「有意義的」和「機械的」學習作截然畫分,而是把二者視為一個連續的向度。他認為許多學習是兼具「有意義的」和「機械的」兩種性質,只是程度上的多寡而已。例如:九九乘法表的學習雖偏重機械式的背誦,但是在學習時應當先了解各乘式的意義,譬如「3x3」表示「3連加3次」。
  從訊息處理論的觀點看,機械式學習宜用於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階段。就前者而言,使用機械式記憶時,可遵循的原則是: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採用多種編碼的方式處理訊息;然後可採用串節(chunking)策略,將訊息重組;再其次是多加復習,以加深印象。就長期記憶而言,機械學習的方法是要有計畫的多加練習;也可利用位置法、字鈎法、關鍵字法等記憶策略來促進零碎訊息的記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機械式學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