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洋燕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洋燕普遍棲息於1000公尺以下河川、湖泊等附近之岩石,燧道、橋下或屋簷下,牠常於空曠的河床上空飛翔或停棲於電線上。以昆蟲為主食。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蛋3~4枚。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洋燕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雀形目
中文科名: 燕科
中文綱名: 鳥綱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Hirundo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科名: HIRUNDINIDAE
拉丁種小名: tahitica
拉丁綱名: AVES
拉丁門名: CHORDAT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腳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cifie Swallow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Hirundo tahitica
形態:
體長14公分,雌雄外型相同,身體背面為具有金屬光澤的藍黑色,前額及喉粟色,腹面污白色。外側尾羽較內側長,但兩者長度差異不若家燕(H. rustica)明顯,尾羽上有鏈珠狀的白色橫帶。
分布:
共8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從印度、東南亞、印尼、台灣、巽它群島致新幾內亞以及南太平洋島嶼,多為留島。
生態習性:
出現在於近水的空曠地及森林地區,常在住家附近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但夜間會和其他遷習性燕科類鳥類一起休息。擅於飛行,常會展翅或是收翅在天上滑翔。以螞蟻、甲蟲、白蟻為食。繁殖時間各地不同,巢半杯狀,由泥塊作成,粘附於牆上或岩壁上,可重複使用。每窩產1~4顆白色的卵,上有紅褐色或紫褐色斑塊,約16天孵化,20天長大,但幼鳥成功離巢的機率不高。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燕科(Family Hirundi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洋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