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鳩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njo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撥弦樂器。長頸,頸上有指格,琴身的構造是一單面淺鼓。一般的班鳩琴有五條金屬弦,其中四條與頸同長,第五條弦較短,稱為「姆指弦」置於最低音弦之旁,主要用來彈奏持續長音。五條弦的音高為g´c g b d´或g´d g b d´。另外還有二種四弦的班鳩琴 ── 高音班鳩琴和撥子班鳩琴,前者之音高為c g d´ a´,後者為d g b e´。四弦班鳩琴用撥子彈奏,五弦班鳩琴用手指撥弦,有時亦可帶上指套。班鳩琴是由非洲的黑奴帶入美國和加勒比亞一帶。在十九世紀初期,再由白種遊唱樂人史威尼(J. W. Sweeney)和愛姆密特(Dan Emmett)把它改良成五弦。1880年的班鳩琴流行在琴頸上嵌入細工雕花的正格。二十世紀初期,四弦班鳩琴有凌駕五弦班鳩琴之優勢。許多爵士樂舞蹈樂隊都用它為節奏樂器,同時還有不同的改良式班鳩琴種,大學的學生團體也熱衷於成立班鳩琴俱樂部。但五弦琴的傳統仍被美國南方山區一帶的音樂家如史提勒(Pete Steele)、西格爾(Pete Seeger)使用及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著名的班鳩琴演奏家是史可勞斯(Earl Scruggs),他那高超的三指彈奏風格,示範出班鳩琴可以爵士配合的潛力,直到班鳩琴成為演奏Blue Grass爵士樂之重要樂器。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班鳩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