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相關研究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rrelational Study
作者: 黃國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相關研究法是敘述研究的一種,在教育與心理研究中應用得很普遍,主要的原因是易於設計和實施。
  凡是經由使用相關係數而探求變項間關係的研究,都稱為相關研究法。例如,研究者想知道「智力高的學生,其學業成就是否也高」、「身材高的學生,其所穿鞋子尺寸是否也大」等問題,他就可以使用相關研究法以確定其變項間的關係。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項之間關係的程度和方向。變項關係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和零相關等,而變項關係的方向則有正相關和負相關兩種。
  如果研究中的一個變項增加,另一個變項也有增加的傾向,或當一個變項減少時,另一個變項也減少,那麼變項關係便是正相關。例如,國中學生成績的高低,與其高中聯考成績的高低呈現一致性,這就是所謂的正相關。如果兩個變項的變化是相反的方向,則屬於負相關。換言之,當一個變項增加時,另一個變項則減少;或當一個變項減少時,另一變項則增加。例如,練習打字的花費時間愈多,打錯的字數就愈少。這兩個變項之間具有所謂的負相關。如果兩個變項中,一個變項分數的高低和另一個變項分數的高低沒有關係,則此相關是零相關。例如,鞋子的尺寸和月薪的關係,或智力和體重之間的關係,就是無相關。
  變項間的關係程度通常以相關係數來表示,它的數值介於+1.00和-1.00之間。人類各種特質之間的關係很少具有完全正、負相關,大都是位於完全正、負相關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變項間有關係存在,並不蘊含彼此之間有因果關係存在。如果諸變項間的關係不高,研究者不必再進一步考慮,如果諸變項間的關係很高,則可進一步以因果研究,探討變項間的關係是否具有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相關研究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