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ˇㄖㄨˋㄖㄨˊ:「ㄇㄥˊㄒㄧㄡ」、「ㄓㄜㄒㄧㄡ」。
  2. ㄨˇㄖㄨˋ使ㄕˇㄖㄣˊㄋㄢˊㄎㄢㄖㄨˊ:「ㄒㄧㄡㄖㄨˋ」、「ㄒㄧㄡㄒㄧㄡㄌㄧㄢˇ」。
  3. ㄘㄢˊㄎㄨㄟˋㄋㄢˊㄨㄟˊㄑㄧㄥˊㄖㄨˊ:「ㄒㄧㄡㄎㄨㄟˋ」、「ㄒㄧㄡㄔˇ」、「ㄒㄧㄡㄏㄨㄥˊ」、「ㄒㄧㄡㄑㄩㄝˋ」、「ㄏㄞˋㄒㄧㄡ」、「ㄋㄠˇㄒㄧㄡㄔㄥˊㄋㄨˋ」、「ㄅㄧˋㄩㄝˋㄒㄧㄡㄏㄨ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ū
解釋:
  1. 恥辱。
    【例】蒙羞
  2. 侮辱,使人難堪。
    【例】羞辱
  3. 慚愧、難為情。
    【例】羞愧、害羞
  4. 精緻美味的食物。同「饈」。
    【例】珍羞、時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ū
解釋:
[動]
1.進貢、進獻。《說文解字.丑部》:「羞,進獻也。」《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2.侮辱,使人難堪。如:「羞辱」。《漢書.卷四.文帝紀》:「以羞先帝之遺德。」
3.感到恥辱。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
4.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5.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如:「害羞」。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紅到耳根了。」
[名]
1.精緻美味的食物。同「饈」。如:「珍羞」、「時羞」。《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
2.羞怯的神情。如:「含羞」。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3.恥辱。如:「蒙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u
又音: si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食指劃臉頰來取笑別人,使別人難為情。
音讀: si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