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衣索匹亞禮儀舞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thiopian Ritual Dance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據稱這是由牧師亞瑞得(Yareed)所採集及改良而成的。這大概是傳說而已;但三個主要的系統或模式的傳統仍然存在。他們的音樂形式稱為阿拉爾(ararj)、艾塞(esel)、及吉思(geez),它們被認為相當於印度的拉加模式〔見raga〕。在整個儀式舞蹈中,音樂為主要的地位。哥普特人(Coptic)的傳統中,正式舞蹈是相當重要的。舞蹈的形式是由牧師及執事們形成一或兩個圈,執事的人數如果足夠的話,外圈只有執事。內圈舞蹈則由兩位較高階的牧師表演,另有第三者用鼓敲擊節奏。當他們吟誦讚美詩時,圈上的舞者們就拍著手。衣索匹亞宗教的禮儀主要在七世紀明確的形成,不但充滿著活力,而且與新興的回教系統相抗衡。節日舞蹈的讚美詩以《米拉福》(Miraf)聞名,長年被使用;另一方面,用在高峰期的主要禮儀讚美詩稱做《得格華》(Deghuah);此外是《讚美瑪揚》(Praises of Maryam),瑪揚是從埃及神話中移用的司農業及受胎的女神愛西司(Isis),它也被稱作《瑪古達瑪揚瑪》(Malkutha Maryamma)〔或瑪高莎(Malkousa):拉加的一種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衣索匹亞禮儀舞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