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錯誤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rror rat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用以量測通信通道的有效性。計算公式為錯誤位元數目╱總傳輸位元數目。以傳輸速率為1200bps的數據機為例,其典型的錯誤率為20萬分之一。參【同位位元】(parity bit)。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錯誤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Errors Rate
作者: 曾秋香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電腦大量的被使用在各行各業時,常會有錯誤的情形發生。在探討錯誤的發生時,約可分為:(1)設計的錯誤、(2)元件的損壞、(3)人為操作的錯誤。這些錯誤均有可能會導致電腦系統的損壞。在功能層面上而言,錯誤可分為硬體、軟體及程序的錯誤。這3種型態的系統損壞,常可直接反映出錯誤來源的種類。元件損壞可歸納為硬體錯誤、設計錯誤,雖是發生在硬體上,但大都起源於軟體的問題。程序錯誤常源於操作錯誤,錯誤率可對應於系統的各類架構,如硬體結構、備用結構、軟體結構和人機界面。
  (一)硬體錯誤:電腦硬體的設計主要是希望能不停的運轉而毫無錯誤。但電腦是由上百萬個電子元件組合而成,只要是其中有一個故障,就可能會造成許多錯誤的產生。常發現的故障是電子機械等輸出入設備。隨著電腦硬體的發展改進,硬體的錯誤已能減至最低程度,因有自動偵測系統,能隨時對運轉中的電腦偵測、監視執行狀況、常數測試,以確保機器能正常運作。
  (二)軟體錯誤:軟體錯誤與使用時間無關。主要是導源於程式設計的不當。軟體的基本元素是它的結構,會出錯是由於設計錯誤或指令撰寫錯誤、指令間的配合遠比硬體元件間的界面安排要複雜得多。軟體的設計有非常多的狀況要考慮。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測試,也很難保證其正確性。但其錯誤率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而遞減。因為程式中的錯誤會逐一被發現而改正。但也很難保證完全沒有錯誤,有時會因修改某部分軟體後,產生另外新的錯誤。
  (三)程序錯誤:也可稱為交互損壞,是由於操作人員或維護人員對系統狀況處理不當所造成,這種錯誤率是無法預測的。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料文件的不正確或是沒有依照操作步驟來操作。程序錯誤率的發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減少。但是也很難維持在一個固定的數值上,有可能因更換操作人員而提高程序錯誤的發生數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錯誤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