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視素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levision Literacy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視素養又稱為電視識讀能力,源自英文Television Literacy。如同Literacy一字表示人們對於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Television Literacy即表示人們對於電視媒體所承載的視、聽資訊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就基礎的程度而言,電視素養是指人們能解讀電視節目所呈現的訊息的基本能力,就較深一層的意義而言,電視素養則包含對於電視媒體的運作方式,以及節目的製作方式與過程的理解,甚或能運田錄影技術,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達訊息的電視創作能力。
  電視素養一詞與圖像素養(Visual Literacy)有密切的關係,甚或經常交互使用,但二者的意涵仍有相當的差異。圖像素養泛指人們對於各類型視覺媒體的理解及運用能力,所強調的在於視覺訊息的部分。而電視乃一視、聽的媒體,所呈現的訊息雖以視覺為主體,但聲音的資訊仍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電視素養與圖像素養二詞在使用上應作合宜的界分。同樣的情形 ,電視素養與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在意義上也有重疊之處。媒體素養泛指解讀及運用各種視聽媒體以表達思想、傳遞訊息的能力,其意義較電視素養更為廣泛。
  由於錄影技術的逐漸普及,家用型的攝錄影機已成為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可以負擔的消費品,民眾均可自行攝製家居生活、休閒活動的錄影紀錄,甚或嘗試拍攝、剪輯出較嚴謹的錄影節目,對於電視素養的普及與提升有相當的助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視素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