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影響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ffective History
作者: 陳碧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影響史是經典文獻對當代及後世所造成的影響,在不同時代中,有不同的歷史情境與視野,因此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不斷建構出經典文獻歷史,即稱為影響史。影響史是構成經典文獻意義的要素,因此理解詮釋時,不能忽略文獻影響史之脈絡,否則無以顯示原典的意涵。嘉達美(Hans-Georg Gadamer, 1900~)認為,真正的歷史對象並非客體,個體自身與別人的聯結,是由歷史之真實與歷史理解之頁實所組成的一種關係。在一個主題適切詮釋中,理解自身將會呈現歷史之真實及影響力,即是影響史。
  嘉達美強調,若欲發生理解,則須進入主題的影響史中,在過去與現代、陌生與熟稔間,藉影響史作用,促使曖昧不明的領域得以清晰且開放。影響史之運作得由情境、視野及視野交融等概念說明。
  所謂詮釋情境,係理解者與傳統遭遇時所處之特殊情境,是由理解者之成見(參見「成見」)所形成,一切理解均在詮釋情境中進行。嘉達美即認為理解歷史現象係由歷史距離,即個人之現實情境出發,而此情境已受歷史之影響,因此詮釋情境總是包含在傳統之影響中。
  所謂詮釋視野,即是立足於一特殊情境中,將能觀照得到的所有事物全部收納之範圍。依嘉達美之見解,視野包含兩層意涵,其一:對理解者而言,視野是理解者之成見,是由歷史傳統所形成,而在詮釋情境中出現,可稱之為現實視野或時代視野。其二:對傳統原典而言,視野係指原典之影響史,即由原典在各時代所產生之影響而組成綿密之歷史,在詮釋情境中彰顯,可名之為歷史視野。在詮釋理解過程中,總是存在著兩種視野,原典之歷史視野,在詮釋情境中不斷地與現實視野遭遇、對話,即所謂之視野交融。透過理解者與原典視野交融之過程,得以彰顯出理解總是在影響史中運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影響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