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ㄉㄨㄢㄓㄨㄤㄧㄡˇㄐㄧㄢㄖㄨㄟˋ˙ㄉㄜㄐㄧㄣㄕㄨˇㄊㄡˊㄎㄜˇㄩㄥˋㄌㄞˊㄘˋㄐㄧˊ˙ㄉㄜㄔㄤˊㄍㄨㄣˋㄒㄧㄥˊㄅㄧㄥㄑㄧˋㄊㄨㄥㄑㄧㄤ」。ㄖㄨˊ:「ㄔㄤˊㄑㄧㄤ」、「ㄊㄧㄝˇㄑㄧㄤ」。
  2. ㄎㄜˇㄈㄚㄕㄜˋㄗˇㄉㄢˋㄧˇㄕㄜˋㄐㄧˊㄇㄨˋㄅㄧㄠ˙ㄉㄜㄨˇㄑㄧˋㄊㄨㄥㄑㄧㄤ」。ㄖㄨˊ:「ㄕㄡˇㄑㄧㄤ」、「ㄅㄨˋㄑㄧㄤ」、「ㄐㄧㄍㄨㄢㄑㄧㄤ」。
注音:
解釋:

ㄓㄨㄤˋㄕㄥㄘ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ㄑㄧㄠㄐㄧˊㄐㄧㄣㄓㄨㄥ˙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ㄔㄥㄖㄢˊㄧㄡˇ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1. 一端裝有尖銳的金屬頭,可用來刺擊的長棍形兵器。通「槍」。
    【例】長鎗、鐵鎗
  2. 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通「槍」。
    【例】手鎗、步鎗、機關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名]
武器名:(1)長柄一端裝有尖銳的金屬頭,可用於刺擊。通「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刀、鎗、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2)可發射子彈以射擊目標的武器。通「槍」。如:「手鎗」、「步鎗」、「機關鎗」。
注音:
漢語拼音: chēng
解釋:
[擬]
形容敲擊金、鐘的聲音。《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
[名]
一種三足鼎,古代多用作溫酒器。《南齊書.卷三八.蕭赤斧傳》:「陛下前欲壞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南史.卷七三.孝義傳上.潘綜傳》:「少為邵吏,母好食鎗底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