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自大、自負、不屈服。如:「驕傲」、「傲氣」、「傲骨」、「傲視」、「傲慢無禮」。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à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ào |
解釋:
[形] 1.倨慢。如:「驕傲」、「傲慢」。 2.不屈服的。如:「傲骨」、「傲氣」。 [動] 輕視、不尊敬。《呂氏春秋.士容論.士容》:「傲小物而志屬於大,似無勇而未可恐。」唐.韓愈〈祭鱷魚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避之。」 [名] 急躁。《荀子.勸學》:「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乘馬》:「是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倨慢、自大。如:「驕傲」、「傲慢」。《說文解字.人部》:「傲,倨也。」《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趙壹》:「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 2.輕視、不尊敬。《呂氏春秋.士容論.士容》:「傲小物而志屬於大,似無勇而未可恐。」唐.韓愈〈祭鱷魚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避之。」 3.不屈服。如:「傲骨」、「傲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劉孝標注引《玠別傳》:「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宋.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4.急躁。《荀子.勸學》:「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乘馬》:「是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
|
注音: | ㄠ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傲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