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線索效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e Validit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線索效度是指一個量度,其度量的值隨著概念屬性的高低而增減。當度量值隨著一個屬性或線索歸屬一個概念程度的提升而增大,而歸屬於其他概念程度的提升而變小,就說有高的線索效度。
  線索效度用來度量概念的縱向結構。概念的縱向結構分為上位(Superordinate)、底層(Base-level)和下位(Subordinate)三個概念層次。底層的概念最為重要,它是兒童最早學會、最早稱呼的類別,也是人們最常用來指稱事物的類別,例如桌子、汽車、牛奶等是。底層的概念擁有最多同類例子所共有的屬性,而與其他概念所共有的屬性也最少。
  上位概念,如家具、運輸工具、食品等等,往往是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屬性往往不是底層或下位概念及其正例所共有的。上位概念所指稱的事物太多、太廣,不能精確表達意思。例如「我買食品當早餐」,就不如「我買牛奶當早餐」來得明確。所以上位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上較為含混不清。
  下位概念,如書桌、轎車、蜜豆奶等等,各有許多的屬性而為同層次的其他概念所共有,故線索效度不高。要對日常生活中各項事物都詳加分類,就平日使用語言目的而言,是多餘的而且並非必要的。例如「我搭出租轎車來此」就不如「我搭車來此」來得簡潔易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線索效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