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膀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一]páng[二]pāng[三]bǎng[四]bà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ㄅㄨˋㄏㄢˋㄐㄧㄢㄧˇㄒㄧㄚˋㄓㄡˇㄧˇㄕㄤˋ˙ㄉㄜ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ㄐㄧㄢㄅㄤˇ」、「ㄅㄤˇ˙ㄗ」、「ㄅㄧˋㄅㄤˇ」。
  2. ㄋㄧㄠˇㄌㄟˋㄐㄧˊㄔㄨㄥˊㄌㄟˋㄉㄨㄥˋㄨˋ˙ㄉㄜㄧˋㄖㄨˊ:「ㄔˋㄅㄤˇ」。
  3. ㄊㄧˊㄅㄤˇㄓㄨㄏㄡˋㄊㄨㄟˇ˙ㄉㄜㄕㄤˋㄅㄢˋㄅㄨˋㄖㄨˊ:「ㄇㄚ˙ㄇㄚㄗㄨㄛˋ˙ㄉㄜㄏㄨㄥˊㄕㄠㄊㄧˊㄅㄤˇㄏㄠˇㄐㄧˊ˙ㄌㄜ!」
注音:
解釋:

ㄆㄤˊㄍㄨㄤㄔㄨˊ尿ㄋㄧㄠˋ˙ㄉㄜㄑㄧˋㄍㄨㄢㄨㄟˊㄐㄧㄖㄡˋㄩˇㄇㄛˊㄓˊㄒㄧㄥˊㄔㄥˊㄙˋㄎㄡˇㄉㄞˋㄓㄨㄤˋ˙ㄉㄜㄑㄧˋㄍㄨㄢㄨㄟˋㄩˊㄍㄨˇㄆㄢˊㄑㄧㄤ˙ㄉㄜㄑㄧㄢˊㄈㄤㄈㄨˋㄑㄧㄤ˙ㄉㄜㄒㄧㄚˋㄈ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g
解釋:
  1. 頸部以下、手肘以上的部位。有時偏指肩或臂的部分。
    【例】肩膀、膀子、臂膀
  2. 鳥禽類的兩翼。
    【例】翅膀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解釋:
  1. →膀胱
注音:
漢語拼音: pāng
解釋:
  1. 肌肉浮腫的樣子。
    【例】眼皮兒哭得膀膀的。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解釋:
  1. →弔膀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g
解釋:
[名]
1.肩部和肩以下、肘以上的部位。如:「肩膀」、「膀子」。
2.鳥禽類的兩翼。如:「翅膀」。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解釋:
參見「膀胱」條。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解釋:
參見「弔膀子」條。
注音:
漢語拼音: pāng
解釋:
[形]
肌肉浮腫。《集韻.平聲.唐韻》:「膀,脹也。」如:「眼皮兒哭得膀膀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ㄤˇ

1. 肩部與肩以下、肘以上之部位。《說文解字.肉部》:「膀,脅也。」《水滸傳》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老殘遊記》第五回:「一個人從樹林裡出來,用大刀在我肩膀上砍了一刀。」

2. 指鳥禽、昆蟲類之兩翼。如:「翅膀」。

㈡ㄆㄤˊ

「膀胱」:泌尿系統中儲尿之器官。為肌肉與膜質所形成之囊,呈卵圓形,位於骨盤腔前方,腹腔之下方。漢.班固《白虎通.卷下.情性》:「六府者,何謂也?謂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也。」或稱「尿胞」、「尿脬」。

㈢ㄆㄤ

肌肉浮腫。如:「眼皮兒哭得膀膀的。」《集韻.平聲.唐韻》:「膀,脹也。」

㈣ㄅㄤˋ

「弔膀子」:俗稱男女相互引誘。《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不曉得怎麼到了十七、八歲上,竟而改變了脾氣,專門軋姘頭、弔膀子。」或作「吊棒」、「吊膀」。

注音: ㈠ㄅㄤˇ ㈡ㄆㄤˊ ㈢ㄆㄤ ㈣ㄅ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