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勉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ㄣˊㄈㄣˋㄋㄨˇㄌㄧˋㄖㄨˊ:「ㄑㄧㄣˊㄇㄧㄢˇ」、「ㄈㄣˋㄇㄧㄢˇ」。
  2. ㄍㄨˇㄌㄧˋㄊㄚㄖㄣˊㄐㄧㄣˋㄧˋㄐㄧˇㄌㄧˋㄖㄨˊ:「ㄇㄧㄢˇㄌㄧˋ」、「ㄨㄟˋㄇㄧㄢˇ」、「ㄐㄧㄚㄇㄧㄢˇ」。
  3. ㄑㄧㄤˊ使ㄕˇㄗˋㄐㄧˇㄏㄨㄛˋㄊㄚㄖㄣˊㄑㄩˋㄗㄨㄛˋㄋㄥˊㄌㄧˋㄉㄚˊㄅㄨˊㄉㄠˋㄏㄨㄛˋㄅㄨˊㄩㄢˋㄧˋㄗㄨㄛˋ˙ㄉㄜㄕˋㄖㄨˊ:「ㄇㄧㄢˇㄑㄧㄤˇ」、「ㄇㄧㄢˇㄌㄧˋㄦˊㄨㄟˊ」、「ㄇㄧㄢˇㄨㄟˊㄑㄧˊㄋ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ǎn
解釋:
  1. 強迫去做能力不夠或不願意做的事。
    【例】勉強、勉為其難
  2. 鼓勵。
    【例】嘉勉、互勉、勉勵
  3. 盡力、努力。
    【例】勤勉、勉力為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ǎn
解釋:
[動]
1.強迫人去做能力不夠、或不願意做的事。如:「勉強」。
2.鼓勵。如:「勸勉」、「嘉勉」、「互勉」。
[形]
勤奮、努力。如:「勤勉」、「奮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á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強迫而為。如:「勉為其難」。《說文解字.力部》:「勉,彊也。」清.段玉裁.注:「凡言勉者,皆相迫之意。自勉者,自迫也;勉人者,迫人也。」宋.朱熹〈和劉叔通懷游子蒙之韻〉:「病餘我更無憀賴,勉為風懷一賦詩。」《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捐一百銀子,附附驥的了。」

2. 勤奮、努力。《左傳.昭公二十年》:「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清.顧炎武〈與友人書〉:「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3. 鼓勵。如:「嘉勉」、「互勉」。《廣韻.上聲.獮韻》:「勉,勸也。」《國語.越語上》:「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晉書.卷三三.列傳.石苞》:「幸賴陛下天聽四達,靈鑒昭遠,存先父勛德之重,察臣等勉勵之志。」

4. 姓。漢代有勉昂。

注音: ㄇ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