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色印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ll Color Printing
作者: 王宏德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然界之彩色,乃由光而來,無光即無色。光之原色分為紅、綠、藍3色。色光混合愈多,光度愈增加,愈近於白色光。全色印刷則是將各種連續色調的彩色原稿,以電子分色的方式,分成顏料色3原色--洋紅(Magenta)、黃(Yellow),與青(Cyan)3色之分色片,能以此製成三色的印版,在印刷時,以此3色的印版先後重疊套印於同一被印物質上而成為全色印刷。這種印刷方式所製成的印刷品與原稿之色彩幾乎可以完全一致,因此乃是現代印刷工業中最普遍的印刷方式。
  由於顏料混合愈多,光度愈減少,愈近於墨色。故顏料之混合,稱為減色法(Subtractive Process)。其關係如下所示:
   洋紅+青=藍
   青+黃=綠
   黃+洋紅=紅
   洋紅+黃+青=黑
  以下再就分色及彩色印刷的原理來做進一步的解釋:
  (一)分色:係利用濾色鏡將彩色原稿反射或透過之色光分解。使其一種色光被吸收,而底片上不感光,形成原色版陰片。如紅鏡得青版陰片,綠鏡得洋紅版陰片,藍鏡得黃版陰片。
  (二)彩色印刷:係利用顏料色將色光吸收。即用分色時末感光之原色印墨,先後重複套印於同一被印物質上,則因3原色重疊之多少不同,可印得與原稿相同之彩色印刷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色印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