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ì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ì |
|
解釋:
[名] 病名。由於肛門或直腸末端的靜脈曲張,而形成的突出塊物。主要分內痔、外痔兩種,症狀為便血、疼痛。也稱為「痔瘡」。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ī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痔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病名。由於肛門或直腸末端靜脈曲張,而形成的突出塊物。主要分內痔、外痔兩種,症狀為便血、疼痛。《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附勢趨權,不辭吮癰舐痔,市恩固寵,那知瀝膽披肝。」亦稱為「痔瘡」。 |
|
| 注音: | ㄓ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痔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