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刀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2
  • 漢語拼音 dā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ㄓㄨㄥˇㄎㄜˇㄍㄨㄥㄎㄢˇㄑㄧㄝㄒㄧㄠㄍㄜ˙ㄉㄜㄌㄧˋㄑㄧˋㄖㄨˊ:「ㄉㄚˋㄉㄠ」、「ㄘㄞˋㄉㄠ」、「ㄐㄧㄢˇㄉㄠ」、「ㄌㄧㄢˊㄉㄠ」。
  2. ㄍㄨˇㄉㄞˋ˙ㄉㄜㄑㄧㄢˊㄅㄧˋㄨㄞˋㄒㄧㄥˊㄒㄧㄤˋㄉㄠㄖㄨˊ:「ㄉㄠㄅㄨˋ」、「ㄉㄠㄅㄧˋ」。
  3. 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ㄑㄧㄝㄍㄜ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ㄠˇㄊㄨˊㄏㄨˋㄗㄞˋㄋㄚˋㄎㄨㄞˋㄓㄨㄖㄡˋㄕㄤˋㄏㄨㄚˊ˙ㄌㄜㄐㄧˇㄉㄠ」。②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ㄓˇㄓㄤ˙ㄉㄜㄉㄢㄨㄟˋㄧˋㄅㄞˇㄓㄤㄨㄟˊㄧˋㄉㄠㄖㄨˊ:「ㄧˋㄉㄠ稿ㄍㄠˇㄓ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āo
解釋:
  1. 可用來砍殺的兵器。
    【例】大刀、軍刀、武士刀
  2. 切、削、剪、刻、割、斬的工具。多以鋼鐵製成。
    【例】菜刀、剪刀、鐮刀  ◎
  3. 古代的錢幣。外形如刀。
    【例】刀布
  4. 量詞。計算紙張的單位。一百張紙為一刀。
    【例】一刀稿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āo
解釋:
[名]
1.武器名。一種用來砍殺,頗具殺傷力的兵器。如:「大刀」、「寶刀」、「軍刀」、「武士刀」。
2.切、削、剪、刻、割、斬的工具。多以鋼鐵製成。如:「菜刀」、「鍘刀」、「剪刀」、「鐮刀」、「雕刻刀」。
3.古代的錢幣。外形如刀。《史記.卷三○.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4.量詞:(1)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如:「老屠戶在那塊豬肉上劃了幾刀。」(2)計算紙張的單位。一百張為一刀。如:「一刀稿紙」。
5.姓。如明代有刀幹孟。
6.二一四部首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供切、削、剪、刻、割、斬等用途的工具。
  2. [[量] ] 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
  3. [[量] ] 計算紙張的單位;通常一百張為一刀。
  4. 刀(~仔)
同義詞: 刀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ㄠ

1. 武器名。一種用以砍殺,頗具殺傷力之兵器。如:「大刀」、「寶刀」、「武士刀」。《魏書.卷七四.列傳.尒朱榮》:「人馬逼戰,刀不如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蕭雲仙腰插彈弓,手拿腰刀,奮勇爭先,手起刀落,先殺了幾個番子。」

2. 用於切、削、剪、刻、割、斬之工具。多以鋼鐵製成。如:「菜刀」、「雕刻刀」。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五首之四:「欲將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鉸刀。」《紅樓夢》第六五回:「吃著肥鵝,又宰肥鴨。或不稱心,連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論綾緞新整,便用剪刀剪碎。」

3. 古代錢幣。外形如刀。《史記.卷三○.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4. 當量詞:

⑴ 計算切割次數之單位。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合擬凌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野叟曝言》第五三回:「看那勢兒,實是精鬆,我就死也擋他幾刀兒。」

⑵ 計算紙張之單位。一百張為一刀。如:「一刀稿紙」。

5. 姓。如明代有刀幹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ㄉㄧㄠ

@A00329

注音: ㈠ㄉㄠ ㈡ㄉ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刀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